齐鲁晚报·齐鲁壹点记者张九龙
近日,一处厚度约0.6米、长度超过20米的古代带状尸骨层遗址,在山西高平市被当地农民发现。经当地研究长平之战的学者、文物部门人士现场勘查分析,这处呈带状的尸骨层,可能与发生在年前的长平之战有关。
15日,高平市文旅局相关人士表示,此事已上报山西省文物局,并将根据批复结果采取相关的保护措施。
新发现的尸骨层遗址位于高平市北城街街道办事处南王庄村的一处茂密的玉米地中。头盖骨、腿骨、臂骨、关节骨……交叉叠错、不规则堆积的白骨层呈带状朝东西方向延伸。经测量,尸骨层厚度约0.6米、长度超过20米,距土崖顶端地表约2米。除土崖裸露出的尸骨层外,可能是受雨水的多次冲刷,在其周围的地头上,已经发酥的尸骨随处可见。
长平之战,是秦国率军在赵国的长平一带同赵国军队发生的战争。秦、赵两国因争夺上党,而爆发大规模的战争。从秦国出兵使赵国割让上党到秦国获胜,耗时三年。
此战是秦、赵两国之间的战略决战。赵国经此一战元气大伤,加速了秦国统一中国的进程。长平之战是战国历史的最后转折,被认为是中国古代军事史上最早、规模最大、最彻底的大型歼灭战。
据《史记·秦本纪》记载,秦大破赵于长平,“四十余万尽杀之”。
年,在高平市永录村曾发现一处尸骨坑,出土了大量的尸骨和刀币、布币、半两、箭头、带钩等文物,为研究长平之战提供了重要的实物资料。其中一号坑中重垒交错的尸骨,有的胳膊大腿有明显断裂的痕迹。有的胸腔内遗有箭头,还有的仅见躯干而无头颅,说明他们是被杀死后掩埋的。由于该遗址仅发掘遗骸多具,离历史上记载的“四十余万”相差甚远,为此也有人对此提出质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