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讨论医疗行为的过程中,行业内与行业外的人士之间,隔着一条巨大的鸿沟。这条鸿沟的形成,有些应该归于对临床上对“治愈”的理解不同。类似的术语还有手术(或抢救时)时的“成功”、检查时“正常”等等。搞清楚这些词语的概念、范围等,有时很有必要。虽然大家都认得这些汉字,但一旦这些字被赋予了医学术语的特征,其意义就完全不同了。如果不了解这点,在与医务人员谈话、阅读医学文献或医疗报告的过程中,会产生极大的歧义。一旦发生纠纷,会陷入“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的状态。
医院的患者和家属,几乎都是怀着让患者“治愈”医院的,但这个“治愈”在临床上是有着不同含义的。从解剖学上讲,患病之后的“治愈”,使器官的解剖结构和生理机能都能完全恢复的,似乎只有“大叶性肺炎”这个病。其它疾病治愈后或多或少都会留下一些结构或功能上的缺憾。比如急性盆腔炎治愈了,但可能会遗留输卵管积水、伞端黏连和输卵管扭曲、狭窄,为日后的异位妊娠和不孕症打下基础;急性阑尾炎切除后也治愈了,但人体失去了阑尾这个器官。这些情况也算治愈么?从临床实践看,当然算。不过不是解剖上的治愈,而是病理生理状况下的治愈。
多数疾病的治愈,是以症状为基础的。比如说,几乎所有发热病人,只要把热退了,不再产生发热现象,就算治愈。至于以后这个病是否会变成慢性,或者发炎的组织产生纤维化,患者不会追究,医生也管不着。实际上,急性期过后,有的炎性器官内还潜伏有不少细菌,在免疫力下降等情况下,还会时不时地发作,产生慢性炎症的急性发作。
也有的疾病是以切除器官组织为代价的。大多数肿瘤和癌症,均是如此。良性肿瘤在切除后,一般不再复发(少数例外);而恶性肿瘤,如果切除后从此不再复发,就该算治愈。但是,癌症复发是个漫长的过程,有的术后不久复发,有的术后几年甚至十几年才复发。因此,这类患者的治愈,是以术后出院时的标准来看的。临床上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全世界在统计这类患者的治愈情况时,都是以5年生存率来衡量疗效的。
有些治愈,则完全是患者自己的意淫而已,即所谓的安慰剂效应。比如说慢性腹痛的原因很多,有慢性胃肠炎引起来的,也有慢性阑尾炎、子宫内膜异位症、急性盆腔炎性疾病的后遗症状等。不仅原因复杂,而且诊断和治疗都比较困难。更滑稽的是,给这些患者吃安慰剂之后,有相当一部分患者也会感到症状消失、慢性腹痛缓解等等。其实,只是患者自己的感受而已,原来的疾病还在那里,根本就没有治愈与不治愈之说。这些疾病中,以慢性疾病最为常见,如慢性腹痛、慢性腰痛、关节痛等等,基本上都是一些时隐时现的身体不适而已。如果打牌、做精细动作等,这类疼痛一般也感受不到;但一到夜深人静的时候,就难以入眠,马上感受到这些部位的疼痛等等。
为了消除药物疗效中的这种是是而非的情况,在现代医学中,对各类疾病的“治愈”,不同的疾病有着不同的标准,基本上废除了以患者的主观判断来进行统计的情况,而代之以存活率、5年生存率、复发率、死亡率等等客观标准。有的疾病中,甚至废除了一些客观标准,而代之以死亡率或者存活率,来权衡药物是否有效。比如,降压药物很多,但高血压患者因此降低死亡率了吗?所以不仅要看药物是否降压,还要看大数据中,这类患者的死亡率等等。
PS:抱歉,本人不在这里平台上直接回答网友的提问。如果有医疗健康上的问题需要咨询,请大家在丁香医生、爱问医生或者知贝健康里找我,我很乐意回答大家的问题。谢谢您的理解与合作。
白衣咸饭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