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洋讲白癜风 http://m.39.net/news/a_9560458.html彭洋讲白癜风 http://m.39.net/news/a_9560458.html中科与白癜风患者心心相印 http://m.39.net/pf/a_5963402.html中科与白癜风患者心心相印 http://m.39.net/pf/a_5963402.html本文转自:陕西日报
仵永杰
四百多年前,玉米从美洲传入中国,以其强大的适应能力和备荒救饥的食用特性,迅速被推广至全国各地。近半个世纪以来,我国自然科学、农业科技蓬勃发展,玉米已成为主要粮食作物之一。
从野外到大田,自美洲到中国,由充饥饱腹到营养均衡,玉米浓郁的味道、软糯的口感让人们痴迷。几乎每个人都有玉米情结,玉米育种专家也不例外。
在玉米育种专家薛吉全的记忆中,玉米面窝窝头是儿时的主食。好不容易有一些麦面,也是要与玉米面和着吃,这还有个吉利的叫法——“金裹银”。物质丰富后,吃厌精米白面的人们又偏爱起玉米面。
整日穿梭在玉米地里,几乎每个假期都是玉米试验的忙碌阶段,每年有近一半的时间在海南度过……玉米育种周期长、困难多,薛吉全和同事对这些早已习惯。在海南和陕西两地奔波数十年,薛吉全带领团队育成陕单等玉米新品种。
可能每个陕西人都爱吃玉米面搅团,尤其是再配上油泼蒜泥和炒熟的韭菜。玉米育种专家杨金慧也喜好吃搅团,偏爱玉米面。而且,她吃搅团不放过多调料,就是要突出玉米香。
玉米育种人辛苦,全年都在忙碌着——暑期,授粉杂交;国庆节、中秋节,玉米收获;春节,大多在海南度过。杨金慧舍得下苦出力,几乎将所有时间用在工作上。玉米育种也是个细活,而细致正是她的特点。每遇到授粉套袋、测量性状这样的细活,她能做到细致周全。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农学院研究生万文婷喜欢吃煮玉米,有时将煮玉米当作晚饭。播种玉米材料、观察玉米生长、收获玉米果穗是她经常要做的事情。有很多次,拿到一根煮玉米时,她甚至会有清点玉米籽粒个数的冲动。
玉米也是万文婷学习研究的重心。经常下地忙试验,顾不上化妆打扮,她有时会比较苦恼,有过动摇的念头。不过,当看到自己播种的玉米材料发芽出苗、开花结果时,万文婷又坚定了从事玉米育种研究的信念。
起初,他们与玉米相遇,或是因为特殊年代的食物印记,或是由于特有的饮食偏好。后来,当他们选择从事玉米育种工作时,往昔情景与味蕾记忆就会被重新唤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