盆腔炎症状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妈妈不想活了,26岁女儿帮她从10楼跳下 [复制链接]

1#

作者:雪沫编辑:贾方方

来源:婚姻与家庭杂志

ID:hunyinyujiating99

最近,很多人被同一则新闻“炸”懵了。

一个26岁的妙龄女孩,家里不愁吃喝,却在父亲去世后不到4年,帮母亲从10楼跳了下去,法院判她3年刑,她不服,哭着喊着要上诉,说:

“我该判死刑啊!”

法官忍不住同情她,网友们也竞相为她流泪。

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

01

妈妈不想活了,“我”帮她跳了楼

这一切还得从年说起。

在北京的南山小区(化名),曾住着戴家三口。父亲是家里的顶梁柱,母亲范荣(化名)年轻时做过护士,因为和同事闹矛盾辞了职。女儿戴真(化名)大学毕业后,做了两个月的幼教培训老师,却迟迟无法适应,也赋闲在家。

他们家条件不错,有房,还有几十万拆迁款,女儿不想工作,父母也就由她去了。

谁知,天有不测风云。年,戴真的父亲突发心脏病,抢救无效离世。

母女二人失去了至亲,也失去了对外沟通的唯一通道,她们将自己封闭了起来。

有一次,戴真的叔叔电话联系不上她们,便上门去找。可任由他将门铃按得震天响,二人就是不开门。

不善交际也无需交际,买菜从网上订,除了扔垃圾,她们偶尔会在深夜出门遛遛弯。

在那3年多的时间里,他们活着,却好像与世隔绝了。而家里那方寸天地,堆满了不为人知的泪与痛。

自从丈夫去世后,范荣的身体就垮了。她总是对女儿说,腰腹部有针扎般的疼痛,折磨得她整晚睡不着觉。她腿脚也不好,膝盖经常疼,还便秘。更糟糕的是,她还出现了幻觉,常常看见血。

年,医院看过,医生说她只不过是有些盆腔炎,可她却不想治疗。她怕自己像母亲一样也得了结肠癌,医院花再多钱也治不好,她怕总有一天自己会拖累女儿……被病痛和惧怕吞噬,范荣渐渐有了轻生的念头。

范荣第一次尝试自杀是在年12月12日。

那天,她扶着窗框,独自待了两三个小时,最后还是放弃了。可从那以后,她常常深夜坐在女儿卧室门外哭。她对女儿说自己太疼了,实在活不下去了,求女儿帮自己找安眠药。

起初,戴真也会劝阻。然而,劝阻不仅没用,还会换来母亲的一通抱怨,说她跳楼都是被戴真逼的。

或许,活着对范荣来说真的太痛苦了。那段时间,她写好了遗书,反复走在自杀的路上。有时是26楼,有时是18楼,哭着上去又哭着下来。

没有人知道,在生死间徘徊,这个可怜的母亲到底承受了怎样的自我折磨?

想来为了解脱,她一定是想一了百了的,可与此同时,她又放不下女儿,她的心中就如同有两个小人儿在打架。只不过,无论哪个赢了,输的都是她自己。

年1月10日晚发生的一件事,让范荣终于下定了决心。

她“看见”自己腹部出了很多血,她感觉自己病入膏肓了,于是恳求女儿帮自己跳楼。

戴真觉得母亲真的没救了,也想要尽快帮她解脱。*事神差地,她竟答应了。

他们搬着椅子上到10楼,刚一打开窗户,寒风一下子就倒灌了进来。范荣不忍女儿受凉,嘱咐她回去戴帽子。

后来,因为腿脚不便爬不上椅子,范荣又让女儿搬来一把小凳子。

一切准备就绪,母女二人依偎在一起,说了很久的话,范荣还帮女儿重新戴好围巾,一戴就戴了很久,那么深情,又那么悲壮。

然而,尽管万般不舍,诀别过后,范荣还是踩着凳子站上了椅子。她将双手伸出去,戴真则抱着母亲的腿,一点一点往下送,直到再也抓不住。

在这个过程中,戴真听见了母亲的哭声。她也曾有过犹豫,想把母亲拽回来。可她知道,拽回来一次,拽不回来一世。

“我帮不了她,也不能还给她健康的身体,我能做的就是帮她解脱,也帮我自己解脱。”

只不过,无论怎样的初衷,纵使披着爱的外衣,也不能游走在法律的门外。

帮母亲杀死自己,等待戴真的不是解脱,而是更深不见底的黑洞。

02

内疚自责,让人画地为牢

母亲走后,戴真躺到第二天才报警。

司法鉴定中心对她进行了鉴定,得出的结论是:戴真具有人格障碍,涉案前处于急性应激反应状态中,作案时,受人格障碍和精神疾病共同影响,辨认和控制能力削弱,评定为限制刑事责任能力。

而经历了这场变故之后,戴真的病情更严重了。

在她的记忆中,母亲下腹部不断涌出鲜血,自己曾回家将血迹清理干净。然而,让人痛心的是,所谓的下腹出血,原来只是戴真母女二人的幻觉。

没有流血,也不是绝症,真正病入膏肓的不是身体,而是心理。

而在之后的几次庭审中,戴真不断“翻供”,更是印证了这一点。

起初,她想将一切“推给”母亲,证明是母亲自己跳的楼,与她无关。殊不知,监控早就记录下了一切。

后来,“幡然醒悟”后,她觉得自己“当时好像魔怔了”,她无法原谅自己,还开始怀疑起父亲的死也是因为她打太晚了。

可无论是推脱还是揽责,恰恰都指向了一点,那就是,戴真无法接受现实。

思维混乱、内疚自责、自我催眠、内向攻击……这个姑娘快要把自己逼疯了。

而当她好不容易消化掉事实,迎来判决后,她又一次“疯”了。

年2月4日,法院做出判决:被告人戴真协助他人自杀,致一人死亡,其行为已构成故意杀人罪,且系情节较轻,依法应予惩处。鉴于戴真系限定刑事责任能力人,作案后能够如实供述自己的罪行,自愿认罪认罚,依法对其从轻处罚,判处有期徒刑三年。

谁知,戴真不服,提起上诉。她觉得母亲的死完全是自己的责任,她想以命抵命。

而这也恰恰是很多网友最担忧的一点,正如大家所说:

“她在帮她妈妈结束生命的那一刻,她的心也跟着死去了。”

现实中的“牢”有期,心里的“牢”无期。没有灵*的活着,无异于行尸走肉。

而画地为牢的结果就是,很可能酿造出另一起悲剧。

曾看过这样一篇报道。

几年前,39岁的谭女士在病重母亲的央求声中,喂她服下了大量安眠药,又用刀割伤母亲的左腕。而后,她自己也割了腕,还在喝下大量洁厕灵后从高处跳下。

不幸的是,母亲抢救无效死亡。不幸中的万幸是,谭女士被抢救了回来。

虽说人救回来了,可她的心却无时不刻不在下着暴雨。

“我亲手送走了我妈,可我却不能陪她……”

原来,谭女士82岁的母亲患了帕金森综合症,又因为煤气中*瘫痪在床。

她将母亲接到自己家,端屎端尿,无微不至地照顾着。

可母亲不堪病痛折磨,说:“闺女,求你帮帮我,别让我再遭这个罪了。”

像戴真一样,起初,谭女士说什么也不肯答应母亲。可架不住母亲的再三央求,她开始动摇了。既然见不得母亲在痛苦中苟延残喘,不如陪她一起去死吧。

偏执吗?或许有之。

可悲哀的是,面对亲人病重,自己却束手无策,这恐怕是很多人的不可承受之重。

03

“两支援”,让彼此无憾

在戴真的新闻下,有很多留言戳破了现实中的痛。

我兜有糖:“我老了得啥病我都不害怕,就怕得老年痴呆,自己死还死不了,活着自己遭罪孩子也跟着遭罪。”

小粉粉儿:“我妈脑癌,第一次开颅手术后肺栓塞,抢救回来后,我妈看着楼下的光景告诉我,她难受得连跳楼的力气都没有,谁都无法感受到妈妈那个时候的心情。”

人:“我还记得那年我看着我爷爷含着泪跟我说他好想从窗口跳下去,求我们放他走,那是我那么多年以来第一次看见他脆弱的一面,我们执着地要救他,不敢失去他,可我们不知道他到底承受着多少痛苦。”

……

害怕失去,也害怕亲人痛苦,这就是很多人正在面临的两难困境。

然而,假如将生命比做一枚硬币:

掀开A面,如戴真和谭女士一样,成全亲人,帮他们去死,不仅法律难容,恐怕这一生都会被自己囚禁在心灵的“牢”里。

那么,解锁B面,会不会有另一番光景呢?

这不,张希母女给了我们答案。

这几天,#女儿带着患癌妈妈边看病边旅行#的新闻火遍了全网。

年,徐州女孩张希的妈妈患了乳腺癌,很快癌细胞又转移到肺部。

看病、吃药、化疗、检查……那几年里,妈妈经常吃不下饭,头发也掉光了,还不爱说话,活得特别痛苦。

这让张希看在眼里急在心上。

年,张希突然萌生了“一边带妈妈看病一边旅游”的想法。

她很快辞去工作,成了一名自由职业者。

带妈妈在上海看病,就去迪士尼、*浦江;

在当地治疗,就去西湖、普陀山;

去南京,就把当地的大小景点都逛一遍;

去北京,就游一游天安门、故宫……

旅途中,她还会和妈妈一起拍古风照,满足妈妈的古风梦。

这让一辈子都在农村生活,以前没出去过几次的张妈妈,每天都特别开心。

不仅如此,张妈妈还积极锻炼身体,不用治疗时就去上班,病情也比较稳定。

日子有了滋味,生活有了盼头,虽说病魔还在,可他们却用一颗好心态,掌握了与之对抗的密码。

在知乎上,有一个热帖“如何陪伴癌症晚期的亲人,安稳度过最后的日子”也给了很多人抚慰。

作者叶可用亲身经历告诉我们,陪伴亲人抗癌甚至是永别,照顾者首先要自己做好心理调适。

不焦虑,不惧怕,自己的心定了,才能把正能量传递给患病的亲人。

她说,在对待癌症亲友上,主要分为生理照顾和心理支援。

在生理照顾上,按时服药、缓解痛苦是第一步,尽量为病人创造身体舒适的环境是第二步,而第三步则是饮食,要先满足想吃,再满足健康。当然,少油少盐、健康新鲜是最基本的配置。

在心理支援上,要让病人和大自然有所连接;要多抱抱亲人,让他们在心灵上得到安抚;要减少病人对死亡的恐惧,让他们更坦然;要感谢患病的亲人,让病人的心理获得价值感。

然而,无论是生理照顾还是心理支援,这一切的核心,是爱与陪伴。

04

活在当下,转身就够了

还记得在留给女儿的遗书里,范荣也曾写过这样一段话:

“感谢你——我最好女儿的陪伴,妈妈真的想好好陪伴你。我真心说给你,我现在身体大部分(时候)生不如死,也许说明我该走了。写给我的心爱——戴真。”

人们常说,最长情的告白就是陪伴。

不管日子多糟,有彼此做伴,就是慰藉。而除了陪伴,也要教会彼此坚强。

正如很多网友所说,戴家的悲剧某种程度而言,也是戴父将妻女保护得太好了,以至于她们脆弱到不堪一击。

马斯洛的需求理论提到,人具有生理、安全、社交、尊重及自我实现的需求。前3个被称为基本需求,后两个是高级需求。

像范荣母女那般,没有社交需求,很容易形成回避型人格。遇到困难时,不诉说,不求助,不排解,便会困住自己,深陷应激状态无法自拔。而没有高级需求,没有目标、梦想,谈何未来呢。

基本需求让人安身立命,高级需求让人勇往直前。

陪伴亲人对抗病魔、对抗心魔,何尝不是自我实现路上的一道难关。

人这一生,“有生者,必有死,有始者,必有终。”

生老病死面前,没有局外人。

假如避无可避,在那天来临之前,坚强而坦然地活好每一天。

让畏惧少一些,让陪伴多一些,让目标大一些,让未来远一些。

在生命这枚硬币面前,假如A面让人画地为牢,别忘了还有B面!

活在当下,只需一个转身的距离!

参考资料:

方圆:帮母亲从10楼跳下,被判3年,她上诉称,“应该判死刑的”

新商报:助母安乐死,她难忍煎熬自杀

知乎专栏叶可:如何陪伴癌症晚期的亲人,安稳的度过最后的日子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