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象图
农产品品质参差不齐最近几年一直为人所诟病。而人们挂到嘴边的“小时候的味道”,除了表达人们的怀旧情结,实质上也是无意中对农产品品质的抱怨。
那么,影响农产品品质的因素主要有哪些方面呢?我们总结出了影响农产品品质的四大因素,希望能为大家提供一些参考。
一.温度
意象图
不同种类的农作物生长所需的温度适宜范围不同。我们可以把植物生长适宜的温度,划分为3个基本温度点,分别是:最适温、最低温度、最高温度。
在最适温度条件下,农作物生长速度最快;超过最高温度或低于最低温度,农作物的生长就会受到抑制;如果温度低于农作物生长发育的最低温度,就会导致农作物生长发育不良,农产品品质自然也会变差。另外,昼夜温差小,也会导致农作物糖分积累不足,从而影响农产品品质。
二.光照
意象图
光照是农作物合成有机质的必要条件,光照不足易导致农作物营养物质积累不足、口感变差。比如,玉米、小麦种植密度过大;果园修剪不合理,枝叶密闭,透光性差。这些情况都会弱化农作物的光照。自然也会影响到农产品的品质。
三.水分
意象图
农作物生长的最佳空气湿度为70%~80%,超过90%,易引发病虫害;低于60%,农作物生长发育受阻。比如,小麦生长的水分临界期为孕穗至抽穗开花期。如果生长期水分缺乏,那么既影响产量,又影响品质。同样道理,也适用于其它农产品。所以说,水分对农产品质量的影响也是显而易见的。
四.养分
意象图
(一)农作物生长需要各种各样的养分。目前,已被公认的植物必需的营养元素有16种。分为大量元素、中量元素和微量元素3种。其中,大量元素包括碳(C)、氢(H)、氧(0)、氮(N)、磷(P)和钾(K),中量元素包括钙(Ca)、镁(Mg)、(S),微量元素包括铁(Fe)、铜(Cu)、(Mn)、(Mo)、锌(Zn)、硼(B)和氯(CI)1。
1.首先说大量元素。大量元素中的碳(C)、(H)、(0)可以从大气和水中得到,一般不需要人为补充。植物通过光合作用把二氧化碳和水合成有机物固定下来,通过固氮菌把空气中的氮固定下来,满足农作物生长发育所需。由于农作物对氮(N)、磷(P)、钾(K)的需求量很大,而一般土壤中能供应的数量较少,必须通过施肥补充才能满足农作物的生长需要,因此大家将其称为肥料三要素。
2.其次说以下重量元素。对于中量元素钙(Ca)、镁(Mg)、硫(S),农作物必须从土壤中吸收,一般土壤中这三种元素含量较为丰富,不需人工补充或只需少量补充。
3.最后是微量元素。对于微量元素铁(Fe)、铜(Cu)、(Mn)、(Mo)、锌(Zn)、硼(B)和氯(CI),植物对其的需要量非常少,但由于土壤中这些元素的含量较少,所以有时需要进行施肥补充才能满足农作物的生长需求。
(二)养分是如何影响农产品品质的?导致农产品品质下降的一个最重要的原因,就是养分供给不平衡。它的成因多为以下几点:
意象图
1.化肥使用不当。近年来,化肥使用超标问题日益严重,一些农民不注意平衡配方施肥,盲目加大化肥用量,既浪费了钱财,也使土壤团粒结构遭到破坏,土壤性质发生改变。一些农户为了追求产量,逐年增加肥料用量,导致农产品口味变差、耐贮耐运性严重下降,严重影响农产品品质和土壤健康。
意象图
2.农药使用不科学。一些农民用药不科学,盲目加大药量,导致土壤微生物死亡,土壤化解能力受限,使土壤中重金属离子等有害物质增多,从而导致农产品品质下降。
意象图
3.受污水体的浸入。由于水土保持不力,导致土壤干旱,土壤离子结构失去平衡。污染水体未经处理或水质不达标流入农田,使土壤受到重金属离子等各种污染,导致土壤中毒,土壤水体营养化,微生物死亡、有机质减少。另外,酸雨等有害水体导致土壤酸碱失衡等。
4.劣质物料进入土壤。一些农民贪图便宜,购买不明来历的劣质肥料及植物调节剂等,致使有毒有害物进入土壤,破坏土壤性状,危害土壤健康。
5.大气污染。空气污染也是导致农产品品质下降的一个重要原因。
综上,影响农产品品质的因素主要有以上几点。在实际的农业生产过程中,只要能把握好关键的生长要素,科学种植,就能够充分保障农产品的品质。
参考文献:邹良栋《植物生长与环境》中国农业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