盆腔炎症状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在农村,种10亩地到底赚不赚钱自说文史 [复制链接]

1#
北京哪家治疗白癜风比较好 http://pf.39.net/bdfyy/zqbdf/

之前写了一篇文章,说了我家乡皖北地区,在九十年代的贫穷状况。文中,我提到家里有10亩地,可是日子依然很艰难。

一些朋友觉得,有这么多田地,日子应该过得会不错。可实际上呢?从我家乡的情况来看,种地是真不赚钱。

为什么不赚钱呢?有以下几点原因。

首先,要交公粮

提及“交公粮”一词,相信很多已婚人士人都知道,这是夫妻生活的雅称。这个词,其实感觉有男人的心酸在里面,一方面,要为了夫妻关系乃至家庭和谐,另一方面,多少有些不信任的感觉。

只有定期交了公粮,妻子才对你放心,如果交的少了、交不出来又或者不愿意交,难免引起怀疑或者战争。

但是,“交公粮”一词并非今人创造,也不是专指夫妻生活。在16年前,这个词是另外一种意思,是真的要把家里的粮食交给公家。

交公粮,简单而言就是,老百姓种了国家的土地,然后拿出一部分上交国家,其余的留下来可以任意支配。这种情况,可以视为老百姓纳税,老百姓都说是“皇粮国税”。

交公粮其实是难免的事。因为一个国家若是想好好发展,就需要一定的资金来培养人才、管理人口、更新装备、提高科技、普及教育、加强武器等等,如果没有足够的钱,是没办法做这些事情的。

那么,每家每户该交多少公粮呢?这有标准,每个地方可能都不一样。

因为中国地大物博,有些地方人均土地多,有些地方甚至没有土地,有些地方收成好,有些地方收成不好,有些地方种麦子、玉米、黄豆,有些地方种水稻、棉花、油菜等。总之各不一样,只能因地制宜。

以我所在的皖北农村为例,交公粮是这样的。

当年每家每人大概二亩地,我家七个人,两个黑户,只有五个人的地,总共十亩。当时老百姓虽然也用化肥,但是很少,再加上不打农药,麦地里常年有杂草,麦子还会生虫,所以粮食产量并不高。一亩地,种麦子的话大概只能收五百斤,远不如现在的小麦产量高。

这样看,十亩地能收五千斤小麦,还不错。五千斤小麦要交多少公粮呢?我记不清了,只记得是按人头算,一个人一年大概一百多斤,不到二百斤,我们家每年大概交八百多斤,没到一千斤。

每到交公粮的时候,家里就会把小麦仔细筛选,要晒得很干,要处理得很干净,而且还要足斤足秤,不然人家不收。一句“小麦太脏”“小麦有水分”,你可能就白忙活了。

那时候,我们家通常用一个板车,拉上十口袋麦子,从家里赶到乡镇上。两地相距十几里,全都是泥土不平的小路,一路上我和我姐在后面推车,我妈在旁边推,我爸则使劲拉着车绳子,肩膀上如果不垫着毛巾或者厚衣服,很快就会磨疼或者磨烂。

其次,价格很低

每年还能剩下四千斤小麦。当年的粮食价格也很低,我记得那会小麦只能卖四毛五,这还是品相很好且晒干的小麦。要是粒子不饱满,又或者水分多的话,价格更低。

所以,这一趟算下来,十亩小麦大概只能卖块钱。

块钱,在当年也算不少了,但是刨去肥料、人工,加上人情来往,我们姐弟四人的学费,以及家庭的吃喝用度,这点钱根本不够。

所幸的是,我们一年种两季,每年6、7月份小麦收完后,再种一季玉米或者黄豆,三个月左右就能收获了。这样的话,即便麦子收成不好,还有玉米黄豆可以维持生活。

当然,黄豆虽然价格高,产量极其低,一亩地收不了二百斤。花生也差不多,而且收起来很费事。所以我们那里后来都种玉米了。玉米产量较高,价格就低了,三四毛一斤,还不如小麦呢。而且玉米常年被淹,有时候一年要种三四次,成本其实很高。

正常情况下,十亩玉米的收入,最多块钱,除去成本和一家老少的吃穿用度,别说存钱了,能够吃饱穿暖就阿弥陀佛了。

其实我已经是满打满算了。因为耕地也分三六九等,有些耕地因为地势高,土壤肥沃,收成就好;但大多数的耕地都很一般,甚至可以说很差,收成也很少。

当年有不少人就想换地,用家里三亩地去换别人一亩地。就前几年,还有人用一亩多地,去换我家三分地呢。

第三,收成不好

以上这些,都是收成好的时候,算是最好的状况了。可实际上,我们那里并不是年年风调雨顺,反而常常收成不好。

年,家乡发大水,很多人都跑水返(跑到其他地方,躲避洪水),我们家也去了城里姑姑家避水。县里有一条大河,有时候夏季雨多,河里的水会漫过来,流到南边,而我们就住在河南边,所以庄稼经常被淹。

那一年,老百姓基本颗粒无收。

年,非典爆发,那年夏季同样水大,很多小麦在地里都泡的发芽。可是,老百姓没有多余的粮食,只能吃着发芽的麦子。麦子发芽后,磨出的面粉做饼都不好吃,那种面食是真的难以下咽。

当年国家对我们其实有帮助,每家一些衣服、面粉等。我们看村里墙上的公告栏,上面写得清清楚楚,当年去乡政府也看到一屋子的衣服和面粉袋。可是,实际上这些东西并没有到老百姓手里。要是现在,肯定有人去拍下来,曝光发到网上。

所以,摊上这样的天灾,别说当年没得收,就是之前家中有些存粮,也不够吃的。有些年纪大的老人也常说,一旱三年荒,一灾三年穷。

了解我们家乡的人应该知道,县南县北发展不一样。县北地势高,耕地也多,每年收成都比县南好。看现在的发展也是,县北越来越富足,县南还是老样子。

就因为种地不赚钱,所以越来越多的县南人走出去打工了,有地也不种,因为确实不赚钱。我们村至少有五户人家,常年把地租给别人种,钱多钱少都无所谓。有些则自己种一季麦子(麦子联合收割很容易),下一季玉米给别人种。

最后,其他开支

其实,当年物价低,一般消费都还好,但是教育的支出很高。

我上四年级的时候,大概11岁,当年学费多少呢?块钱,和五年级一样。当时,很多家庭拿不出这些钱,有些家庭甚至直接让小孩子辍学。

我是家里老小,上面还有三个姐姐,她们也上学,所以每年我们家的支出,光是学费,就是一笔很大的开支。

除了学费,还有更新设备。

很小的时候,家里用牛套着铁犁耕地。后来家里换成了手扶拖拉机,这手扶拖拉机,我不知道多少钱,但肯定价值不菲。因为我初中(也可能是高中)时,家里又换了四轮拖拉机,18马力的,足足花了五六千。

除了拖拉机,还有拖车、收割机、脱粒机等等,这些东西都买过,想想得花多少钱吧!

总结来说,种地真的不赚钱,即便是家里只有一两个孩子,他们也赚不到多少。因为人少地也少,设备一样不会少,只能说负担轻一些吧。

当然,各地发展情况不同,每个家庭也不一样,所以不能一概而论。但是,大致上都差不多。

(注:所有图片来源网络,如有侵权,请告知删除)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