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搜图
烤包子更香的经验
文︱赵长春
烤包子好吃。
吃过烤的包子后,蒸的,煎的,都没有了曾经的好滋味。
心急吃不了热豆腐。不过,吃烤包子最好趁热,热腾腾的,配着滚烫的香茶,真好吃。
在乌鲁木齐街头,我先看完了烤包子的整个过程后,进了饭馆,学着人家的样子,要了一盘烤包子,六个。一般四个就可以。我饭量大,得六个。
烤包子是新疆少数民族特别是维吾尔民族特有的一种吃法。羊肉为主馅。羊肉切成小丁,千万别剁成我们平素意义的饺子馅,配羊油碎丁。洋葱切成小丁,可有效除去羊肉的腥气,还能降低肥肉高脂,使烤包子吃起来肥而不腻。盐,胡椒粉,孜然粉,拌均匀,就是烤包子的馅料了。长方形面皮(死面擀制),中间放肉馅,面皮从周边向中间叠压,包裹肉馅,依然长方形。在上面的一面刷上鸡蛋糊,撒上白芝麻、黑芝麻,一个个贴入馕坑内壁——近二三百度的高温下,十几分钟,烤包子就可以出坑,装盘。
编辑搜图
——我学着人家的样子,要了四个烤包子。扁平的铁盘,装饰着民族特色的花纹,契合了烤包子的金黄油亮。一壶玫瑰香茶,一只银边杯子,小小的,茶香腾腾。我学习的对象是一位银须长者,就在我的斜对面坐着。喝茶。两手托起包子,中间掬开,热气腾出,捧到嘴边,噙一疙瘩肉馅,再咬下一块面皮,细嚼,慢咽……他吃得悠然,不是为了疗饥,是为了某种品味和回忆。
或许他想起了当年放牧的日子。有草,有水,羊的吃喝解决了。人呢,有毡房可住,有马儿可骑,有馕可吃。想改善一下口味了,和面,擀皮,切羊肉,切皮牙子(洋葱),面皮包馅,略显豪放。几块石头架起,石下柴火熊熊,石头烤热了,包子放上去……就在时间、火候的互相成就中,烤包子香了!
皮色黄亮,葱香肉嫩,味鲜诱人。那吃草的羊儿也围拢过来,咧着白牙,吸着鼻子,摇着尾巴!
烤出的包子就是香。外皮焦脆,内馅嫩滑。肉香,油浸面皮,透着亮。洋葱提香去膻。撒上胡椒面、辣椒面,更有一股辣香。随着一步步演进,烤包子成为一道美食,走进家户、餐馆。
编辑搜图
游走新疆,各家餐馆的门前都有馕坑,打馕,烤包子,是必须的厨艺。新疆人出于对沙漠的敬畏,特别喜欢花草。各家门前都有花。饭店的门前,大铁桶里栽着无花果、向日葵,或者几棵丝瓜、玉米。风来,绿意掩映下,烤包子香的味儿多份诱惑。人家的宣传语也很家常,富有烟火味道:小伙吃了身体棒有神力,美女吃了添温柔生好娃。
就是。新疆日照时间长、昼夜温差大,麦子的生长期长,面粉富含蛋白质、碳水化合物、维生素和钙、铁、磷、钾、镁等矿物质,养心益肾、健脾厚肠、除热止渴。羊肉富含高蛋白、低脂肪、含磷脂,胆固醇含量少,防寒温补。洋葱呢,是新疆餐饮中的万能主菜,抗寒,抵御流感病毒,经常食用,对高血压、高血脂人群具有很好的保健作用。
所以,在新疆的日子里,特别是风雪扑面的时候,我就出了新疆大学校门,一路步行,哪怕跌倒几下,也要走进一家地道的民族餐馆,靠窗,看着外面的风雪,喝茶,吃烤包子,听着民族音乐,消磨周末的下午。那些摆在门口的花木,也被老板移进了店内,享受着暖气、暖意,继续着盎然绿意。
编辑搜图
对了,在新疆品尝烤包子,各家的都好吃,无论小餐馆,还是大饭店。想更放心一点的话,请找店名含“依布拉音”的。据传,依布拉音是几百年前的名厨,当年做的烤包子是一绝。于是,后人就拿他的名字招徕顾客。
敢打这样牌子的,一定是有着烤包子绝艺的。
并且,这家馕坑里,用的纯粹木柴。木柴烤出的包子,还有馕,更香。
还有,带上一本书,几页稿纸,书也香了。记得那些日子里,我带着图书馆的《历代西域诗抄》,繁体,竖排,一页,一页,不着急,磨着心性。
(再者,可以带上合意的女同学,一起去吃,更香!
这一条,是我同居的黄同学的经验。他是江浙人,不喜欢吃羊肉,为了一学妹,就吃上了,并且从此不再和我们一起出去聚餐。我们几个对其评曰:老黄见色忘友,不够哥们意思!)
多年过去,那些我常去的餐馆一定还开着的!那位老人也一定还常去。
编辑搜图
舍友合影。请猜老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