盆腔炎症状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一场玉米届的盛会2022年全国玉 [复制链接]

1#
白癜风症状 http://www.bdfyy999.com/

河南日报客户端记者师喆通讯员李卫华

一株看似平凡的玉米,背后连着国计民生。玉米是我国种植面积最大的粮食作物,在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为解决种业“卡脖子”问题,提升我国玉米种业竞争力,打好种业“翻身仗”,9月16日-18日,年全国玉米遗传育种学术研讨会在郑州召开。

这是一场“玉米届”的盛会。作为国内作物遗传育种领域高水平的学术品牌盛会,年全国玉米遗传育种学术研讨会邀请了中国工程院院士许为钢等百余名在作物学领域具有重要学术影响的专家学者齐聚一堂,为促进玉米种业振兴建言献策,为如何选育优质玉米新品种“把脉开方”。

种子是粮食的“芯片”,保证粮食安全必须把种子牢牢攥在自己手中。种业创新,事关国家粮食安全,事关农民增产增收,事关百姓生活品质提升,是农业现代化的关键。

关于我国玉米育种攻关的主要任务,农业农村部种业司种业创新处处长厉建萌这样诠释:“支持中国农业大学、中国农业科学院牵头,以高产和籽粒机收为主攻方向,精准鉴定优异种质资源,充分挖掘功能基因,完善联合育种创新平台和籽粒机收平台,加快培育推广一批高产优质、多抗广适、适宜机械化的优良新品种,加快中低产田新品种更新换代。”

什么样的玉米能被称为好品种?从农民、企业、消费者不同主体角度出发,答案都不同。种植户喜欢高产、抗病等能够省心省力、节本增效的品种;淀粉加工和养殖企业希望品种淀粉含量高;消费者觉得够鲜够甜的就是好玉米……

河南不仅是农业大省、粮食生产大省,也是种业大省。河南地处玉米优势产区黄淮海地区的核心区域,玉米常年种植面积保持在万亩以上。在河南农业大学学术副校长、省部共建小麦玉米作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汤继华看来,生产中的实际问题层出不穷,判断一个品种好不好,既要看生物学特性,也要看能否符合市场需求。

研讨会上,汤继华以《以基础研究为突破提升玉米育种水平》为题作了报告。他首先分析了黄淮海玉米生产面临的问题:近年来,气候系统的不稳定性加剧,极端天气高发频发,病虫害发生严重,河南玉米品种和配套技术也面临严峻考验。因此,迫切需要选育出适应河南生产方式的高产、多抗、耐密、脱水快、适应全程机械化生产的玉米新品种,为玉米生产提供品种保障和技术支持。

针对目前存在的各类问题,河南农业大学各课题组在玉米株型(叶夹角)、玉米籽粒发育与灌浆、玉米重要病害基因抗性基因克隆与定位、玉米广谱抗性基因发掘等方面深入开展基础研究,取得多项进展,并已在生产实践中得到验证,促进了玉米优质新品种的培育。

此外,十余名专家学者在报告中就科技创新与种业振兴、黄淮海玉米育种特色、生物技术在育种中的应用等问题进行深入阐述。此外,本次研讨会现场还以论文摘要、墙报、玉米新品种田间展示观摩等多种方式,对我国玉米遗传育种领域的最新技术以及研究成果进行充分展示。

参会专家一致认为,本次研讨会充分展示了我国玉米遗传、种质创新、新品种选育及产业化最新研究动态,活跃了玉米科研和学术气氛,加强了科研院校和种子企业之间的联系。为玉米产业发展提供新的战略、策略和技术方案,推动我国玉米应用基础研究的深入和新品种选育的进程,为全面提升玉米科技创新和核心竞争力开辟新途径。

“这场关于玉米育种的盛会,特别请来了研究小麦、水稻等作物的专家作分享,从理论到应用到政策管理等全方位的报告内容,大大拓展了我们在玉米上的研究思路。”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黄长玲表示。

“这次研讨会让我看到,广大种业同行和研究工作者的参与热情都很高。”大北农创种科技副总裁、北京丰度高科种业有限公司董事长王石说:“希望大家能够对会上分享的大量研究成果进行联合创新,推动我国玉米种业竞争力更上一层楼。”

本次研讨会由中国作物学会玉米专业委员会主办,河南农业大学、河南省农业科学院、河南省豫玉种业股份有限公司、省部共建小麦玉米作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等单位承办。会议以“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召开,来自全国40余家高校、科研单位和种业企业的百余名代表参加了会议。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