盆腔炎症状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玉米高产栽培,是小垄等行距产量高还是大垄 [复制链接]

1#

我想玉米老种植户们,以多年的种植经验,也应该很清楚,玉米产量的高低;与品种、气候条件、肥水管理,科学性的合理密植有着密不可分必然关系。

根据品种特征特性进行合理密植能够充分协调穗数,穗粒数,和粒重的关系,使个体生长量向群体生长量优势转变。所以在改变栽培方式的同时,可能也会改变玉米植株的生物产量。从而或得玉米的经济产量。

原创图文

种植模式

小垄等行距种植模式:在实际生产中我们玉米主产区,主要栽培方式还是采取等距式行距。如65~66cm,小垄等距单株精量播种,栽培密度;需根据品种生长的特征特特性及栽培水平、土壤肥力条件种植区域来决定。一般亩保在~株左右,在生长环境条件适宜情况下,亦可获得较高的经济产量。

株距确定:单位面积株/亩,株距为一尺(33cm),一跑米3株,公顷保苗0株。

单位面积株/亩,株距为7.5寸(25cm),一跑米4株,公顷保苗株。

原创图文

大垄宽窄行种植模式:是宽窄行交错,两两相对拉近行距,也可称之为大垄双行,就是在一条大垄种2行玉米。

当然这个垄的宽度大小应该无明显差异的,因为这样适宜机械化作业,多为90~cm或cm,将60或65cm的小垄,在整地时变为95或cm的大垄,在垄上种双行玉米,小行距在30~35cm,大行距在65~70cm;株距采用精量等距播种,其栽培密度可根据品的特性适当调整株距。

株距确定:如果采用cm的大垄双行,小垄宽为30cm,大垄宽为cm;在株距不改变的情况下,其栽培密度应与原65cm的小垄密度无差异改变。

原创图文

大垄宽窄行种植产量优势

根据以上总总看,小垄单行等距,与大垄双行相比较;如果大垄距空间单位面积变小,其密度明显增加,田间自然就增加郁闭性,通风透光性差。植株叶片的光合面积,光合速率,光合时间,极大可能会遭受影响。如果大垄双行种植单位面积,与小垄双垄单位面积基本相同的情况下,垄上单位面积的玉米株数也没有改变的情况下。在同等土壤生长环境条件下;进行大垄宽窄行玉米栽培,其生物产量肯定会要明显高于小垄栽培模式。原因是,除了通风透光外,其抗旱,和抗涝、抗病能力、籽粒成熟度也明显强于小垄栽培。

原创图文

小结

由此可见,大垄宽窄行栽培模式,不是因为依靠增加密度来获得高产,而是靠改变田间群体关系,且能够充分利用水、肥、气、热等资源;来增强玉米植株吸收水肥能力及中后期叶片积累和生产光合产物的能力。在最合理的密度栽培和适宜的生长环境条件下,极易获得最高生物产量和经济产量。

小垄等行距种植,在玉米主产区种植的产量表现也非常突出。但是,由于近年在不适宜的栽培制度下,盲目追求产量;增加栽培密度,加之受恶劣天气影响,出现大面倒伏现象,严重影响玉米单位面积的量质提升。所以,玉米小垄等行距栽培,还是需要根据品种的栽培管理要点;科学种植,合理布局栽培制度,最大限度突显品种产量优势。

以上浅析,对此您有哪些不同观点欢迎一同探讨交流。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