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癜风治疗世家传承人 http://nb.ifeng.com/a/20180412/6499385_0.shtml近几年,在北方地区晚播现象出现得越来越多。一方面和这几年的气候因素有关,但更多的是因为有很多“专家”在鼓励农民晚播,甚至出现了晚播高产这种不负责任的言论。那么,玉米播种究竟是早播高产还是晚播高产?我们不妨从理论和实际田间表现两个角度来探讨这个问题。
从理论上来说,早播要优于晚播
过去农民种地都很简单,没有电视看天气预报,也没有手机查种植信息,信息来源比较匮乏,更多的是靠祖辈们传承下来的农谚和节气指导种地,比如“清明忙种麦”、“谷雨种大田”等等。在现在很多人眼里,这都是老传统,但这些传统都是祖辈们,通过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耕作总结出来的经验,也正因为如此,才让中国的农耕文明数千年延绵不断。
我们的祖先在种玉米的时候,不知道什么是5~10厘米地温稳定在10℃时才能种玉米,但他们知道,“谷雨种大田”这样的农谚,在谷雨节气前后播种玉米准没错;支持晚播产量高的大多认为早播容易出现“粉籽、坏籽”,后期也容易早衰。究竟谁对谁错,我们不妨推敲一番。
玉米要想高产,在生长期必须要达到品种所需的积温,这个是大家公认的观点。玉米品种分为早中熟三种,我们分别来说一说。
选择播种的玉米品种积温如果短于当地积温,那么晚播或许影响不大,但年头的事谁也说不准,积温是一个历年平均值,去年可能长一些,今年如果阴雨天多一些,积温就有可能要短一些。
选择播种的玉米品种的积温如果和当地积温匹配,那不必说,在时节到了的时候是必须要播种的。
选择播种的玉米品种的积温如果比当地的积温长,早种晚收是提高产量的唯一途径,这没有什么好争论的。
另外,在北方地区,大多土壤都要靠天吃饭,春季这波墒情抓不住,用什么来保证出全苗、出好苗?还是农谚说得好:“见苗三分喜,无苗一场空”,连苗都没有,还提什么高产?
如果按照教条主义,5~10厘米土壤地温不稳定在10℃以上就不能播种,拿东北地区来说,去年地温稳定在10℃的时候,都已经都六一左右了,还怎么播种?
老一代的农民伯伯都知道,过去生产队种玉米,地里有冰碴子的时候就开始播种,会在种子表面挂一层蜡,以保护种子抗“粉种”和烂种;现在不但播种技术提高了,种子质量相比以前也提高了不少,尤其是种衣剂的使用,不少就有抗低温、抗“粉种”和促进种子萌发,甚至是提高芽率的作用。
所以,过去谷雨时节都能种地,现在为什么就不能种了呢?不管什么专家,如果不根据实际情况,武断说晚种高产,千万别信,要信就信他没种过地。
从田间实际生长表现来看,早种要优于晚种
如果从理论角度推敲不能让你信服,我们可以从田间实际的玉米生长表现来看看。去年我们在黑龙江某科技园区做了一组对比试验,将同一地块分成了相同的4块。然后在4月25日、5月1日、5月8日、5月13日分别进行播种同一品种的玉米,播种后进行统一管理,其结果是:
从出苗来看,4月25日播种的比5月13日播种的出苗早;从植株生长来看,虽然晚播的后期生长快,但茎秆高度和粗度都不到早播处理的。晚播玉米还处在营养生长阶段,早播的已经进入抽雄吐丝期;从产量对比来看,4月25日播种的籽粒最多,而且粒重也是最重的。
通过实验对比,在相同条件下,适时早播无论是出苗还是生长、以及产量,表现都要好于晚播,早播不但生长旺盛,而且能充分利用积温和光照等条件,在提高玉米产量和品质的同时,使得经济效益最大化。
我们种地要的结果是高产,积温不够高产无从谈起,所以春季抢夺墒情和积温,是玉米高产的关键,建议广大农户不靠不等,适时早播,适当晚收,为最终获得高产奠定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