盆腔炎症状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向大自然要食物梁平大豆玉米复合种植一地 [复制链接]

1#
白癫疯 http://www.gs218.com/

5月17日,梁平区云龙镇人民村,刚刚收割完油菜的田里,留下一地绿油油的秸秆。伴随着“轰隆隆”的机械声,只见一台拖拉机拖着小型旋耕机下到其中一块田地,沿田边转着圈逐步往中间作业。不一会儿,满地秸秆就被粉碎入土,田间留下一道道犁痕。

“这两天加紧把地整出来,要赶在6月10日之前分批将大豆和玉米种子全部播下去!”田坎边,“新农人”刘江一边指挥拖拉机,一边兴冲冲地对重庆日报记者说。

今年,刘江一口气申报了亩的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面积,成为了梁平区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的示范点。

近年来随着经济发展,人们生活水平提高,我国对饲用蛋白和植物油脂的需求量迅速攀升,但由于耕地资源有限,难以扩大大豆种植面积,我国大豆自给率不足15%,因此也成为世界最大的大豆进口国和加工国。

为了增加油料供给,将粮食安全主动权紧紧握在手上,今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大力实施大豆和油料产能提升工程,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随之在全国范围内开始推广。

这样一项新技术,许多农户是比较陌生的。因此,在春季推广阶段,梁平区农业技术服务中心主任罗绍岳就感受到难度不小。

“梁平其实有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传统,但由于新技术要求配套机械化操作,在种植规范上有变化,导致许多种植户不太接受。”罗绍岳说,矛盾集中在开厢距离上,以往村民采取2米开厢,但在机械化操作要求下,必须改为2.4米开厢,这就需要重新整地,许多种植户觉得费事,不愿改变种植习惯。

如何推进?罗绍岳和同事们把目光放到了新农人群体身上,刘江是其中之一。作为返乡新农人,最近几年刘江在人民村共流转土地亩,种植水稻等,年收入不菲。

跳出“舒适圈”,挑战“新事物”,而且面积还有亩之多,是什么给了刘江放手一搏的勇气?

“主要还是因为效益更高。”刘江仔细盘算过,选择大豆玉米套种,玉米不减产,还能多收一季大豆,一亩地就有了两份收入,加在一起比单种水稻可高出一两百元,“亩算下来就是接近10万元!”

除了勇气,农业部门的支持也给了刘江底气。今年,国家给重庆下达的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任务为20万亩,并下拨补贴资金万元用于提升农民积极性。经过前期摸排,目前种植意向达到21万亩,每种1亩农户可获得余元补贴。正因如此,发展了亩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的刘江,大概能拿到7万元补贴。

此外,今年3月以来,梁平区举办相关技术培训会10余场,涵盖品种选择、机械操作、种植技术等方方面面,刘江参与了3次。

“就选种来说,玉米是高杆作物、大豆是矮秆作物,为了不让玉米叶片遮蔽阳光,影响大豆光合作用,我们就必须选取紧凑型玉米品种,就是那种叶子直立向上长的。至于大豆就要选春豆、夏豆品种,生长期短的。”刘江把种植要点讲得头头是道。

为了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机械化操作,今年梁平区农业农村委出资购买了新机器,并做了部分改良,供种植大户使用。该机器共有6个播种轮,上方分别安装了种子箱。“中间4排播大豆,两端播玉米,机器往返操作后就会形成4排大豆2排玉米的布局。”刘江说,根据实际操作需要,播种轮间距可随意调整,这个间距是大豆玉米复合种植技术的核心,气候不同、地形不同,大豆玉米之间的合理间距也会有所不同。

目前在刘江的试点区域内,玉米已长到成人小腿高度,相较之下大豆植株略矮10公分左右。刘江透露,他选择的是市场价格更高的糯玉米品种,“糯玉米更有市场,虽然种植技术复杂点、成本高点,但总体效益比常规玉米要高20%左右,而且我已经收到了订单!”

在刘江这帮新农人的踊跃参与下,梁平今年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推广面积将达到1.6万亩。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